忆鸿儒大医 承中医瑰宝——原创话剧《裘沛然》观后感

来源:宣传部发稿时间:2018-04-27浏览次数:976

原创话剧《裘沛然》是上海市教育系统重点扶持的“向大师致敬——大师系列校园剧”项目之一。根据国医大师、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裘沛然先生的真实事迹改编,学校希望运用话剧的形式,将裘老为人、为师、为学的大师精神、大医精神呈现给全校师生,在丰富校园文化的同时,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激活教书育人原动力,提振立德树人精气神。
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广大师生观看《裘沛然》,纷纷撰写了心得感想,现撷取部分内容展示于此,以致敬大师。
 
基础医学院  许家佗:
上世纪90年代我们读大学的时候,裘老常出席开学典礼、学术会议等各种重要的学术场合,清瘦而矍铄的形象一直深植于我们每个学生的心中。当看到舞台上的裘老瘦高、儒雅的形象,慈祥而温润的言语,突然之间有些恍惚,总感觉这位我们心目中慈爱的长者、大师,仿佛从未离开过我们,他一直就那样关爱和教诲着这所学校里的每一个学子、每一位后学……尤其当看到裘老以90岁的高龄发起抗震募捐、看到他独立在书房中袒露心声之时,让人内心再一次受到深深的触动。“中医特色,时代气息”,中医药的现代发展,曾经是他们为之奋斗的梦想,现在这接力棒传递到我们这一代人手中,这不仅是裘老等前辈们的心血和事业,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事业。
缅怀先人,志励古今,斯人虽去,风范长存!
 
护理学院  廖晓琴:
裘老拳拳医者心感动患者,也为吾辈所敬仰。而虚怀若谷的裘老却将自己看得很低,“我不过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郎中”,这是裘老最常自谦的一句话,让我们感受到一位医者最朴素的责任担当。但是裘老却把中医药看得很大,其间瑰宝无数,中医人当只争朝夕发扬光大。
裘老为人坦荡、为学严谨、为师雅致、为医仁爱,可谓行为世范。时至今日,文化强国已是民族复兴的重要内容,吾辈有责承袭裘老风骨,格物致知,传承中医药文化!
 
科技人文研究院  章原:
打动我的,除了话剧艺术的舞台感染力,更多的则是裘老精神的传递。因为太熟悉裘老的音容笑貌,尤其是他浓重的慈溪口音,所以乍一开始,看到舞台上说着流利普通话的“裘老”的形象,感觉有些陌生,但随着剧情的进展,随着“裘老”对中西医的言论、对儒学的推崇、对中医事业的忧心……裘老的形象在心中瞬间又“活”了回来,仿佛又看到了剑风书房中那个或高谈阔论,或俯首读书,或闭目沉思的熟悉身形。
裘老虽然去世已久,但每回想起和裘老在一起的时光,又觉得并不久远。他既是众人眼中的学术大师,又自称是“乾坤有情者”,感染和启发了诸多的身边人。他虽仙去多年,但我相信他关注中医事业,呵护杏林后人的情怀永远也不会散去!
 
退休教师  薛珠:
此剧编排用心,不但歌颂了裘老在中医中药方面的贡献,还向观众展现了裘老平时治病救人的小故事的同时,也表述了对中医中药应有的认识。因为全面否定中医的思潮从前就有,社会上还有许多人不了解中医中药,此剧对中医中药的宣传是非常好的,我们中医院校的年轻人要学习、继承、发扬中医为己任,在传扬中医事业上发挥正能量。
 
杂志社  陈稳根:
话剧《裘沛然》,裘先生拳拳之心、殷殷之意、博学之才,尽现。每个场景彰显一代儒医之典范,为刚入岐黄之门的后辈指明了人生方向,为初作杏苑之师的晚辈除去了浮躁,懂得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奉献精神。
致敬谦逊仁爱的一代大师裘沛然!
 
科技实验中心  王宇:
怀着激动的心情观看了大师剧《裘沛然》首演,剧中裘老的儒医大家风范深深地感染了我,中西医之争引发了我的深思。中医药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原创思维,蕴含着巨大的创新潜力,与现代科技理念与技术手段相结合,必然会产生创新性成果。因此利用现代科技推动中医药的理论创新与发展,是我们这一代中医人应当勇于担当的历史使命!
 
中药学院  沈漫:
大师剧让人印象深刻,大师剧里的大师更让人终身难忘。剧里有两个场景让我动容。其一,带着哈佛大学光环的癌症患者朋友,西医束手无策之际,裘老靠着中医药将其生命延续下来,这让我再次坚信,中医不是西医的补充,中医是有着完善理论和无限可能的科学。其二,为了让病人更舒适,高龄的裘老跪着施救,医术为小道,仁心为大道。
作为学校一名普普通通的老师,我深深被裘老的精湛医术和医者仁心所折服。余生定当以“为国育良相,为民育良医”为己任。
 
基础医学院  金珏:
曾幻想过裘老是怎样的一位大师,幻想他谈笑风生、淡定自若,幻想他出口成“方”、挥笔成文,幻想他精勤不倦、孜孜以求。如今,终于有幸观看了大师剧《裘沛然》的首演,让未曾接触过裘老的我有了与国医大师面对面的机会,亲身感受到裘老的大师风范,走近他的生平事迹,走进他的精神殿堂。
普通医生不平凡。在剧中让我尤为感动的是,无论裘老的学生如何崇拜他、患者如何称赞他,裘老依然虚怀若谷,永远说道:“我很普通”。
中医学者多包涵。裘老在面对患者不信任中医、外界质疑中医、要求废止中医的种种刺耳声中,泰然处之,用实力说话,用实践检验,用时间证明。这无疑为中医学子做了最好的榜样。
 
科技人文研究院  顾博丁:
裘老的为人之道值得每个人学习,虽然悬壶一生,救人无数,但他总说自己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医生,将这一切归功于中医药的疗效。耄耋之年,仍关心着中医药发展的大计,希望中西合璧、中医早日走向世界;感叹岁月如梭,还有太多事情需要做。
此次话剧,让我们能够再一次领略到一代大师的风骨,为年轻中医学子进行了一次关于信仰与追求的精神洗礼。“老儒拟向炎黄祷,神州儿女要高贤”,裘老的期许,就让我们后辈砥砺前行,一起去努力吧!
 
科技人文研究院  杨艳卓:
裘老一再教导学生,做学问首先要做好人,做好一名中医师,必须学习古代文史哲知识。研究学问当博极医源,精勤不倦,对待病人要竭尽全力,尽职尽责。他是这样教导学生,自己也身体力行。
正如裘老的治学格言所说:“人说读书乐,我说有苦有乐,乐是从苦得来的,小苦小乐,大苦大乐,未得其乐者,由于不肯吃苦,深得其乐者,乐而不知其苦。”我们学习中医的道路很漫长,但跟着大师的脚步探索中医药学宝藏,乐在其中。
 
岳阳临床医学院  邢曼:
人的一生,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大师裘沛然当属后者。裘老一生,医人医心,鞠躬尽瘁。垂暮之年有人留恋生命的时日,我看到裘老也有不舍,可他放不下的是那些一生都放不下的病人,不舍的是呕心沥血奋斗一生的中医药事业。
大师剧《裘沛然》首演,带给青年一代中医人的,不仅仅是震撼和感动,更多的是温暖和传承!
 
龙华医院  谢雅革:
《裘沛然》这部话剧让我受益匪浅。“学如测海深难识,理未穷源事可疑,诗到换年浑是梦,世犹多病愧称医”,裘沛然先生是博学的,他治学严谨,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为世人所敬仰,是一个胸怀天下的国医大师。作为医生,应积极向裘沛然先生学习,秉承“大医之精诚”,精于业、诚于心、厚于德,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做一个身怀仁术、心怀仁心的“真良医”。
 
曙光医院  李晔:
令全场人动容的一幕是裘老自己的心声,他对中医的传承发展,对中西合流的企盼,对祖国医学走向世界的急迫心情,在这一幕中都展现的淋漓尽致,触人心弦。“潇潇春雨漠漠天,世事蜩螗难入眠,老儒拟向炎黄祷,神州儿女要高贤。”裘老的这首诗便是他殷切期盼祖国医学事业蒸蒸日上的真实写照。
斯人已逝,音犹在耳。大师剧《裘沛然》带给我们的不只是感动与力量,更是传承与希望。这部剧让我们深深地意识到自己肩上的重任,作为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接班人,我们要继承老一辈中医人的精神与风骨,砥砺前行,刻苦钻研,早日复兴我们的中医梦!
 
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周敏杰:
整部剧除了讲述裘老高明的医术之外,还添加了中西医的冲突和融合,以及如何更好地传承中医等元素。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裘老不仅擅长中医药,还在各种文化艺术人文哲学等其他领域的问题上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思考。这部剧很适合我们这些对于中医的前路有些困惑和迷茫的年轻人看。“潇洒一点、豁达一点、宽容一点、厚道一点”是我从这部剧里学到的。作为中医学子,这部话剧让我们仿佛与大师面对面,更加坚定了学好中医、弘扬中医的信念。向大师致敬!
 
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沈洲立:
《裘沛然》大师剧让在场的每一位观众受到思想的启迪、文化的洗礼。作为我校终身教授,裘老长期从事中医教育和中医理论、临床研究,为培养中医人才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是当之无愧的国医大师。此剧展示的是裘老的晚年生活片段,传递出裘老师德医双馨、兢兢业业的人格魅力。裘老的大师风范、大医精神让我受到深深地震撼,他多次提到中医不比西医差,也让我对中医药事业的振兴发展更有信心了。
 
浦东模范中学  沈熠恺:
这部话剧展现了中医药学在我们普通生活中的作用。剧中最令人难忘的画面莫过于一位身患绝症的病人,西方医学认为他只能活五个月,可在经过中医的治疗后却活了十七年。我认为中医与西医不是站在对立面的两种理论,它们是互补的,各取所长的。就拿我自己来说,我小时候体弱多病,经常去医院看病,可每次感冒好后没几天就又感冒了。可后来经过长时间中药调理,我感冒的次数明显减少了,中药增强了我自身的抵抗力。
我认为,“文化自信”也包括了中国的中医药文化,这是中国几千年传承下来的文化瑰宝,我们每一位中国人都应该对它有一定的了解,应该将这份文化传承下去。作为青少年,我们更应该对中国的中医药文化有足够的认识,并且努力去传承、弘扬、保护、发展中医药文化,使其在诞生数千年之后焕发出新的光彩和新的魅力。
 
龙华医院 贾庆玲:
春分伊始,寒流尽退,海艺剧院。看《裘沛然》剧,重逢传承;大医至爱,急诊心声。德艺双馨,至精至诚,敢与西医争高下,在今朝,向大师致敬,后辈诚服。
携手中医百年。忆往昔正名国粹路。不畏西医疑,力证国医;满腹才学,挥斥方遒。问道医术,心诚归一,何为科学伪科学。曾记否,治疑难杂症,疗效斐然。
 
曙光医院 田飚:
看完大师剧《裘沛然》后,内心满是感动。人的一生,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大师裘沛然当属后者。帷幕前的灯光暗下去了,大师裘沛然却依旧璀璨心胸,永垂不朽!“老儒拟向炎黄祷,神州儿女要高贤”是裘老一生的写照,更是他对我们中医人的企盼,对中医药发展的拳拳之心。
感谢话剧表演的演员与幕后的工作人员们,让我看到了如此精彩的话剧,切身体会到了裘老为人、为医、处事的人格魅力,这些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去传承,去发扬。
 
岳阳医院 倪琰:
剧中裘老和季一诺老先生之间的友情和学术交流让我感受到中西医文化的碰撞。中西医之间多一点互相了解,互相接受,定能使医学事业更进一步。诚如裘沛然老先生所说的“人命关天”,中西医之间的“隔阂”在人命面前又何足挂齿。老先生最常开的,最大的“玩笑”便是“自己一事无成”,“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而我们只期能沿着裘老的步伐,做一名合格的郎中。愿岁月无悔,初心依旧。
 
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 张冰冰:
作为中医药的一名学生,有幸从这部话剧中窥探到裘老生平的一些点滴,使裘老在我心中的形象更加立体。裘老不仅博极医源,精勤不倦,更注重传统医学的传承。著书讲学,成立裘沛然工作室等,无一不说明此志。无论是亲密的朋友、互不相识的路人、术业有长的名人,裘老都一视同仁,不辞辛苦。他坚持中医,但不拘泥于古典医经,与时俱进。愿我们这些后辈从老前辈的手里接过救死扶伤的重任,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不负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