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为师、为学”访谈录:徐宏喜教授谈如何圆中药梦

来源:宣传部发稿时间:2018-04-27浏览次数:1359

按:

 “杏林中青年人才培养体系”是我校党委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自2009年项目实施以来,已有150多位杏林学者、杏林青年学者脱颖而出,肩负着传承中医药事业、弘扬中医药文化的责任和使命。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时代,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杏林人才作为“双一流”和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的人才储备,在医、教、研岗位上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屡创佳绩。以“学术荣誉体系”首席教授、讲席教授为榜样,开展“我心中的教授”系列访谈,旨在挖掘学术大家们在个人思想政治素养,人文道德品质及人格修养方面的闪光点,学习教授们如何为人、为师、为学,围绕我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广大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培养和塑造新一代有高尚医德和师德的杏林人才。


采访时间:416

采访地点:中医药科技创新楼5楼休息室

采访人:杏林第四小组


秩序,千里之行的第一步

采访前偶遇韩国釜山大学校长等一行参观徐宏喜教授的实验室,他们啧啧称道,认为徐教授课题组的科研氛围、仪器设施、专业精神以及科研成果,都明显优于大部分韩国及美国从事中药或者天然药物研究的同行。能够得到海外专家如此高的评价让我们对接下去的采访充满期待。徐教授的实验室位于我校中医药科技创新楼5楼,新实验室成立虽时间不长,经过徐教授及团队成员齐心努力和高效建设,在中医药界已经有较大的知名度,已经先后接待了来自二十多个国家以及国内不同机构的500多名专家学者和相关领导前来参观交流。该实验室现已俨然成为我校示范性科研交流平台,为提升我校学术影响力及展示我校中药学科科研实力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在问及如何进行实验室以及团队管理时,徐教授认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特别对于在精确性及严谨性方面有高要求的科研实验室而言,秩序、规范和专业是千里之行的第一步。中药在现代化与国际化的过程中,道阻且长,培养研究生及青年学者的秩序和专业感是搭建万里长征的基石。徐教授要求所有进入实验室的研究生必须养成有条不紊和规范的工作习惯,事前合理安排,事后及时整理,徐教授指出,秩序感的背后其实是一份责任心,一份信念感,拥有这些品质能够让研究生在日后的生活工作中走得更加顺畅。


真诚是师生沟通的桥梁

学生对教师而言,如子、如女;教师对学生而言,如父、如母。教师的循循善诱、细心呵护才能育出整片的灼灼桃林。当我们问及徐教授如何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保持相互信任、欣赏的状态时,徐教授认为教书育人的关键在于榜样的力量,当教师热爱并全心投入自己的工作,这份强烈的情怀一旦感染到学生们身上时,他们自当获得学习的动力;当教师们怀抱着那样的一份对职业的专业精神,信念感与真诚度时,也将从学生那里得到相应的回馈。对自身严苛,实则是对学生负责、也是对自己声誉的负责。其实,在徐教授为全校师生开设的包括“SCI论文发表心得和经验分享”,“中药研究科学思路与方法”,“中药质量及国际化进展与思考”,“中药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研究”,“中药药效与安全性”以及“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等系列公开讲座中,每一次都是座无虚席,高朋满座的背后就是徐教授满怀着对职业以及学生真诚付出的反馈。


欲薄发唯厚积

我们常常惊讶于徐教授这些年来在科研教学及业界管理所取得的成就,其发表中药研究相关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成为国内外中药研究领域的佼佼者,更是我校唯一一位自2014年起,连续多年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榜的教授,这些“薄发”背后少不了深厚的积淀。学术上,徐教授最早留学于日本获得博士学位,先后在新加坡及加拿大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汲取了海内外科学研究丰富的经验;工作经历中,徐教授曾担任李嘉诚旗下香港和记黄埔(中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高级医药顾问,负责集团进入中药业界的策略发展及国际化可行性研究,直接负责及参与制药企业的收购与谈判、合资企业的产品筛选及研发等业务。期间,徐教授还全程参与了上海和黄药业有限公司的筹建和成立。徐教授回忆道,在和记黄埔工作的几年时间里,有机会对国际上许多医药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和考察,亲自走访考察了大部分国内50强制药企业及一流科研院校,与许多知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建立了良好的联系和合作关系,掌握了大量中药相关的第一手资料。徐教授时常感恩自己能够幸运地拥有这些难得的财富和经历,能有机会让自己的中药理念、想法和人生理想均付之实践,丰富人生阅历;也很感谢那个曾经很努力的自己。如今回首,这些都为徐教授目前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奠定了坚实有利的基础。徐教授认为,现代的年轻人都非常的热血,敢于拥有自己的梦想,这些他都非常欣慰,只是希望他们都务必要着眼于基础积累,踏实地完成每一件小事,要谨记欲薄发唯厚积。


心怀目标,咬定青山不放松

徐教授自2011年起,作为大学的高水平引进人才,全职回母校担任教授。7年来,徐教授带领一支由青年学者为主组成的研究团队,在中药抗病毒、抗耐药菌及抗肿瘤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课题组先后获得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10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获授权美国发眀专利6项,PCT专利1项。培养博士后25人,博士研究生20人。近几年来,徐教授先后主编《中药药理学》十三五规划教材,以及《中国产藤黄属植物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名贵中药材鉴别》等专著4部。2014年起连续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在中药药理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课题组针对中国产藤黄属植物的活性成分和生物活性开展了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藤黄属相关的SCI论文80余篇,在中国产藤黄属植物研究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这些徐教授认为仅是“薄发”的背后,是我们看不到的坚持与毅力。当我们问及徐教授如何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如此大的成绩时,徐教授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time zone”,我们大可不必与别人比成就,急于求成,只要在自己适合的时间区域中,怀抱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一往无前,绽放自己,人生无处不灿烂!


授之以渔

作为学校的首席教授,徐教授重点强调了中医药事业的传承思想,他的重心也相应更多地放在了培育英才上。可喜的是,徐教授带领的课题组培养的研究生中,已有7人获得国家奖学金、4人获得上海市优秀研究生。此外,课题组还先后吸引了10多位来自日本、法国、韩国、泰国、伊朗和马来西亚等国家的留学生和进修生学习中药研究方法和技术,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国际化中药研究实验室。徐教授认为,真正衡量一个好教授的标准,不仅仅是看他或她发表了多少论文、申请了多少项目以及获得了多少奖项,而更应看这个教授培养了多少优秀的人才,为社会、为业界做出了多少实际的贡献。徐教授所秉持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思想,相信在不久的未来,必会给予中医药行业注入更多富有朝气的新鲜血液!



结语

我们与徐教授的交流和访谈在轻松愉快中结束了。徐教授的真诚、幽默、快乐、随和与亲切的性格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确实,当问及有何爱好时,他神采奕奕,一口气说出几项:摄影、民乐、打乒乓球、旅游。他说,爱生活、懂生活才是一个人最好的状态。再次看向眼前的徐宏喜教授,面带微笑,气宇轩昂,试想在他走遍万水千山,领略磅礴万象之余,他的身心想必也是心胸开阔,神清气爽的吧。或许也正是这样大气磅礴的姿态,造就了他在科研界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