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70年•海上杏林芬芳 | “星光熠熠上中医”风采展示③ 人才队伍篇

来源:宣传部发稿时间:2019-09-24浏览次数:98

前  言

上海中医药大学创办于1956年,时名“上海中医学院”,是新中国诞生后国家首批建立的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学校延续发展了近现代沪上“老三校”的深厚底蕴,在“勤奋、仁爱、求实、创新”的校训精神引领下,秉持“重优、重特、重实”的办学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教学为立校之本、科研为强校之路、医疗为固校之基,协同融合发展。

紧跟国家改革开放的步伐,学校也得到快速发展,1985年,组建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并合署。1993年,更名为“上海中医药大学”。2000年,原上海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并入。2003年整体迁入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

六十余年来,学校名家荟萃、名医辈出,“一体两翼”育人模式彰显成效,与中医药国际科学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紧密对接,持续加大国际交流合作,并已拥有八家附属医院。学校是教育部与地方政府“部市共建”的中医药院校和上海市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2017年,中医学、中药学两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在教育部公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三个学科均取得了A+的优异成绩。

值此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通过回顾学校系统师生员工兢兢业业工作所取得的骄人成绩和突出荣誉,进一步激发全校师生的爱国荣校之情,推动全校以建设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为目标,继承和发扬中医药特色优势,努力办成一所受人尊敬的大学。


第三版块 人才队伍

落实“人才强校”战略,以“本科教学教师激励计划”、 “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水平大学建设为契机,以重传承、国际化为双驱动,聚焦人才激励与发展,构建“学术荣誉体系” 与“杏林中青年人才培养体系”两大人才体系。

着力推进“学术荣誉体系”,构建存量人才与增量人才协作发展、柔性人才与本土人才协同聚力、名医名家与基础人才协力联动、领军人才与团队人才协调成长的人才发展新格局。

国医大师

裘沛然(2009年)

朱南孙、刘嘉湘(2016年度)

朱南孙

刘嘉湘

全国名中医

严世芸、蔡淦(2016年度)

严世芸

蔡淦

上海市学习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工作大会

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岐黄学者

王拥军、王峥涛、方邦江、吴焕淦、季光、房敏、蒋健(2018年)

全国师德楷模

洪汉英(2013

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

施  杞(2015

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

张黎声(2017年度)

何建成(提名奖)(2019年)

上海市育才奖

顾攸美、马忠杰、周信文、钱海(1995年度)

徐  平(1997年度)

沈雪勇、陈湘君、范广平、何立人、郑华荣(1998-2000年度)

严隽陶、亓曙冬、金若敏、张黎声、施建蓉(2004年度)

张  宁、陈红风、胡鸿毅、陶建生、蒋  健(2007年度)

李其忠、管雄飞、周典、夏文芳、陆琛斐(2009年度)

赵志礼、金国琴、周国琪、车荣华(2012年度)

朱邦贤、文小平、徐蓉娟、林琳(2014年度)

张再良、林晓、苏励、陈正芹、王鑫、詹红生(2016年度)

丁晓露、李征宇、何建成、詹红生、陈秀兰、何兰萍、成琳(2019年度)

各类人才梯队

两院院士3

973首席科学家6

教育部“长江学者”3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7

国家杰青获得者8

国家优青获得者5

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0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