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赞70年•岐黄逐梦人 | 寻访师道初心㉑徐宏喜:感恩奉献,心系中药教学科研结硕果

来源:宣传部发稿时间:2019-11-13浏览次数:1406

编辑按:

 70年,追忆似水年华;70年,我们风雨兼程!为庆祝新中国70华诞,值此第35个教师节之际,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让亲历者、见证者们娓娓道来,以他们独特而光荣的成长轨迹和扣人心弦的人生故事带领更多杏林人。回首初心,重温使命,在岐黄逐梦之路上凝心聚力,再创新功!让我们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致敬!在新时代绘就更加美好灿烂的未来砥砺奋进!

94日上午,中药学院青年教师班主任郑昌武和2017级中药学研究生孙涟一起采访了我校中药学院院长徐宏喜教授。听他讲述在海内外的求学和工作经历,感受到他对待科研学术的专业严谨,对待教书育人的真诚负责。

徐宏喜,现为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术荣誉体系首席教授,特聘专家,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院长。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实验药理学分会主任委员、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中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上海市药学会中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香港中药药理学会副会长及国内外十余家学术刊物编委等职。连续五年入选“高被引用学者”榜,发表SCI论文290余篇,先后50余次受邀主持和参加世界各地学术会议,为推动中医药科学化、现代化和国际化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心系中药守初心,聚焦创新诚育人

徐宏喜本科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后师从著名生药学家陈瑞华教授进行硕士阶段的研究。在确定潜心研究中医药的目标后,又远赴日本富山医科药科大学和汉药研究所,跟随国际著名生药学家难波恒雄教授进行中药及汉方药的研究。博士毕业后的他又前往新加坡国立大学化学系和加拿大达尔豪斯大学微生物系进行博士后阶段的研究工作。海外研究工作的经历让徐宏喜明白,中医药的发展,必须要走向科学化道路,但是个人的力量总是太微薄,作为土生土长的“中药人”,如果能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教授给年轻一代,那么,这股力量才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作为大学高层次引进人才,徐宏喜认为应当为母校多做贡献,“付出和给予”比“索取”更重要。随着实验室环境和科研条件的不断改善,学术荣誉体系的建立,人才引进政策与科研绩效的实施,以及学校领导对科研及教学工作的不断改革创新,大学整体实力得到快速提升,为教学和科研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历经无数个日夜的加班加点、全身心投入和踏实的耕耘,徐宏喜逐渐组建了一支年轻、专业、国际化的中药创新研究团队,以“排头兵”的姿态交出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单,成为我校第一批学术荣誉体系的首席教授。他和团队中的多名老师及研究生都获了得多项人才计划及荣誉称号。徐宏喜创建成立的中药创新药物研发上海高校工程研究中心,近几年发表了一系列高水平研究论文,科研成果的产业化也取得可喜的进展,为“双一流”大学和中药学“双一流”学科做出了贡献。该中心环境及设施国际化,中医药文化氛围独特,成为一张亮丽的“名片”。

除了学科建设上的亲力亲为,徐宏喜作为“藤跃导师团”团长,积极为学生争取与业界专家近距离交流的机会,培养学生科研意识和创新意识,更是与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多所大学建立联合培养机制,让学生能走出国门,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此外,还与上海杏林科技药业有限公司、香港培力集团、韩国正官庄、北京同仁堂香港有限公司、童涵春堂、东阿阿胶集团等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中药研究与产品研发联合实验室。将产、学、研相结合,尽己所能为有梦想、爱科研的学生和老师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和学习平台。

近日,徐宏喜还联合中国中医药科学院的多位教授,开设了一门学科交叉、高度综合的通识课——《本草基因组学》,在药用模式生物、中药合成生物学、中药分子鉴定和药用植物分子育种、药物体内过程组学、中药道地性和药性研究等多领域进行科普和讲解,课程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

又专又博特长广,亦师亦友话家常

徐宏喜专注藤黄属植物研究十余年,在中国产藤黄属植物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作用机制等方面的工作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当然,“专”于藤黄属植物的研究对 “中药人”而言是不够的,徐宏喜一直努力将自己的研究领域“博”化,还对人参、夏枯草、阿胶、黄芪、肉桂、地黄、西红花、补骨脂等常用中药开展了研究,发表了一系有价值的研究论文。

爱工作,爱生活。徐宏喜的业余生活与科研生活一样多姿多彩,乒乓球、摄影、民乐样样擅长。2016年,徐宏喜在多位校内老师的支持下组建了上海中医药大学职工民乐团,并担任民乐团团长,多次在学校活动和典礼上演出,受到一致好评。在2017年的上海中医药大学“师生杯”乒乓球比赛中,他还获得了冠军。徐宏喜始终牢记“育人”是最重要的事情,他只要一有时间就会待在实验室,方便学生遇到问题时能与他讨论。除了定期举行课题组组会外,他还抽空与学生一起聚餐,以轻松的方式与大家一起谈人生说理想,聊科研话未来。

举国欢庆七十载,如沐春风书华章

徐宏喜自1979 年考入上海中医学院中药系开始,便与中药结下了不解之缘。从事中药研究40余年,他在中药活性成分及其药理药效评价、中药新药开发及推动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藤黄属植物抗肿瘤、抗炎活性成分研究,抗耐药菌的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以及抗病毒中药药理机制研究方面尤甚。至今,他已拥有中国专利20余项、美国专利7项,并带领团队获得了1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3项“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出版《中国藤黄属植物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抗肿瘤中药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及《中药药理学》等5部专著,培养博士后20余人、博士研究生20余人、硕士研究生40余人。谈及自己能够重返校园跟年轻教师、学生待在一起,做最纯粹的科研,徐宏喜的嘴角总是抑制不住地上扬,他很感谢国家、学校能给他这样的机会服务社会,他也希望自己能为中医药的发展尽微薄之力,将这份感恩传承下去。在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道路上,徐宏喜一直孜孜不倦地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

寄语后学

每个人的成长,都需要时间的沉淀,不要因为短时间内看不到回报,就拒绝付出。山再高,往上攀定能登上顶峰;路再长,走下去总会到达终点。时间不会辜负每一个用力奔跑的人!

访谈人:郑昌武(中药学院青年教师班主任)

孙涟(2017级中药学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