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音引领 是则是效

来源:宣传部发稿时间:2018-04-24浏览次数:67

中药学院“闪药”导师团的导师们来自我校中药学院、中药研究所、教学实验中心、杂志社及静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团长是胡之璧院士和王峥涛教授。自20157月成立以来,导师团秉持“立德树人”的基本理念、“全面为学生发展服务”的原则,举办了学生与导师面对面交流、学生体验第二课堂等诸多活动,使学生从中不仅收获了知识和经验,也更明晰了未来的人生方向——成为适应中药现代化、国际化等新形势的合格人才。
 
一封来自英国的录取通知书
20163月,2012级药学班学生黄韬在班级QQ群里向大家分享了一个喜讯,“小伙伴们,我收到伦敦国王大学的offer啦!”大家为黄韬高兴的同时又有些许疑惑,黄韬前三年的绩点不高,处于班级中等偏下水平,为何能成功申请到英国名校的硕士offer
黄韬为大家解开了疑惑,“闪药”导师团成立伊始,他就主动联系了负责2012级药学班和2014级药学班的导师吴晓俊,后跟随吴晓俊进行科研学习。吴晓俊是我校中药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黄韬在他的教导下学到了很多新的实验技能,并将以前学得不扎实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践得到了巩固,还作为第二作者发表了一篇论文。这段经历对他申请名校offer帮助很大。
 
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
“闪药”导师团开展了许多线上和线下相结合、课堂内和课堂外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的交流活动。整个过程,导师团都充分利用各类育人资源、平台以及载体,为学生们提供多方位的学习体验。活动伊始,导师团通过全体导师见面会,让师生们互相了解。
期间,形式多样的活动更是让学生们从不同的角度更好地收获知识。活动包括第二课堂的实地参观,如中药研究所、张江生物医药基地、药用植物研究所实验室等;和导师团团长的面对面交流,如与王峥涛的午餐会、访谈会等;导师们精心准备的讲座,如李海英关于中医药文化西进东传的讲座等。每次活动由负责的导师提供场地和教师资源等,活动的前期准备和组织开展则由学生们自己负责完成,学生们从中得到极大的锻炼。
 
平易近人的名师
“闪药”导师团团长王峥涛是我校中药研究所所长、中药学重点学科(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上海市重点学科-重中之重)学科带头人,也是中药学、生药学学科首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原本在学生们的眼中,王峥涛这样的名师是难以接近的,可是一次与王峥涛的午餐会却改变了大家的想法。午餐会在一个普通的会议室举行,王峥涛与学生们畅所欲言。有学生提问“药物研究的道路艰难而漫长,该如何选择之后的研究方向”,也有学生对中药现状及未来发展发表了很多不同的想法。王峥涛和蔼认真地回答了每一个学生的问题,他专业的回答和独特的见解让学生们收获颇丰。
之后,学生们又对王峥涛展开了一次深入的访谈。王峥涛向学生们讲述了自己从高考后的迷茫到读博时的目标明确,再到多年研究后坚定为中药发展作贡献的心路历程。“我第一次做中药鉴定这样的科研时,没有什么模板,所以只能自己认真做,克服苦难,有点像摸着石头过河的感觉,但后来科研思路就打开来了。虽然说学术界有不同的声音,但到底如何选择,还是要靠你自己决定。你们应在老师所教授知识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把现在的先进技术用到科学研究上去。”王峥涛的经历给学生们很好的启发,除了在课堂上学习课本知识外,更重要的是拥有自己的想法,然后用“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信念坚持走下去。同时,王峥涛也对新一代中医药学子寄予期望,“现在中医药面临巨大的挑战,但既然做了,选择了,就要认真做。”
 
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20166月初,2012级药学班学生的毕业答辩来临,“闪药”导师团的导师们和2014级药学班的学弟学妹们为他们鼓劲加油。吴晓俊邀请几位中药研究所的教师组织了一次预答辩,大家笑称这规格比大多数硕士毕业生答辩还高。预答辩会上,3名学生准备了15分钟的英文论述,教师们针对每名学生的毕业课题以及现场演讲进行了510分钟的提问和点评,并指出正式答辩中应注意的问题,使现场旁听的学生们获益良多。
因此,在正式答辩中,2012级药学班的学生们发挥出色,全班53名学生全部用英文顺利地完成了15分钟的论述和15分钟的问辩,得到了参与答辩的英方教师们的一致好评,全班论文及答辩一次通过。在合作办学英方伦敦城市大学的学位论文评定中有8人获得了一等学位,26人获得了二等上的学位,这是一份漂亮的成绩单。而这份成绩单中有导师团导师们的一份功劳,是他们的辛勤付出和积极引领,促使学生们不断进步,用一个美好的结尾开启一段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