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为师、为学”访谈录:杨华元教授逐梦之旅的启示

来源:宣传部发稿时间:2018-05-10浏览次数:1377

按:

杏林中青年人才培养体系”是我校党委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自2009年项目实施以来,已有150多位杏林学者、杏林青年学者脱颖而出,肩负着传承中医药事业、弘扬中医药文化的责任和使命。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时代,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杏林人才作为“双一流”和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的人才储备,在医、教、研岗位上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屡创佳绩。以“学术荣誉体系”首席教授、讲席教授为榜样,开展“我心中的教授”系列访谈,旨在挖掘学术大家们在个人思想政治素养,人文道德品质及人格修养方面的闪光点,学习教授们如何为人、为师、为学,围绕我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广大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培养和塑造新一代有高尚医德和师德的杏林人才。

访谈时间:201843

访谈地点: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会议室

访谈人:洪芳、谢朝丹、谌誉(杏林一组)

杨华元,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领军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工程研究所所长。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中医工程分会理事长、中国针灸学会针灸器材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等。

以梦为马 莫负韶华

   “人生真正有意义的时间只有1万多天”。访谈一开始,杨老师就告诉我们,人生要有梦想,要热爱自己的事业,要有明确的人生目标,才能激发更多内在热情,保持乐观心态,勇往直前。

有梦想才能有目标,有目标就能珍惜和把握时间。杨老师告诉我们,他年轻时经历辛苦,现在特别珍惜这份工作,常常思考如何做好一名教师,怎样更好发挥自己的作用。杨老师认为,青年人应该发扬吃苦耐劳与兢兢业业的精神,学会快快乐乐地忘我工作。青年人要注重团队建设,发挥每一个人的作用,大胆和他人沟通、交流和合作,激发工作热情,完成共同的工作愿景。杨老师说,人生犹如一场赛跑,机遇很容易擦肩而过,就看你如何把握,在别人取得成就的同时,更要看到别人的付出。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有磕磕碰碰,对每一个人来说,重要的是自己能否把握机遇,甚至能否创造机遇。青年人遇到挫折与磨难时,要用顽强的意志力坚持,要能顶住。真可谓“进一步千难万阻,退一步一泻千里”。

提升自我 实干创新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在杨老师看来,要具备爱心、责任心、奉献精神和业务能力,要树立目标,积极进取,有思想,有自己的个性,努力提升自己,实现自身价值。杨老师认为,青年教师首先要博览群书,如此方可视野广阔,让人有心胸气度,书不仅能教人知识、陶冶情操,书还可以教授做人的道理。其次,青年人要与不同学科领域和不同专长的老师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多交流、多碰撞,互相启发,激荡灵感,产生新的思想火花,帮助自己了解新时代的新现象、新发展。第三,青年教师需要锻炼自我、充实自我,培养具有创造性工作的能力。要培养这种能力就要营造一个良好环境,发挥多学科交叉团队优势,只有具备创新的思维,才能有创新的实践,才能有锲而不舍的追求,才能有灿烂辉煌的成果。

教书育人 热爱生活

陶行知曾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可见,教书与育人的关系密切,教书的目的是育人。杨老师一再强调,教书育人是一项崇高而又神圣的事业,教师的言传身教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在近四十年的职业生涯中,杨老师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教师,在他身上,我们也确实感受到了他那身正为师、学高为范的人格魅力。杨老师说,教师上课,既要有精心设计的教案,又要能充分运用肢体语言和教学艺术,有感染力才能上好课。教师一定要热爱自己的职业,只有热爱,才会任劳任怨无悔付出,才能在教书育人中获得成就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工作之余,杨老师也热爱生活。作为一名终身教授,他平时勤奋工作,兴趣爱好也很广泛,喜欢读书、乒乓球、唱歌和朗诵等。他认为,成功者应是让工作和生活处于平衡的张力之间,他建议,年轻人要学会保持健康的心态,体验生活的乐趣,在工作之余感受快乐,在快乐之中感悟工作。正如他所说:“一个不能对生活充满热爱的人也必定无法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杨华元教授寄语:

       希望青年教师勇于担当重任,珍惜当下,不辱使命,奋发有为,共同促进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升,为推动我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为学,要热爱科学,以专心致志、严谨不苟、百折不回的科学态度,追求学术理想,在医、教、研岗位上勇于探索,不断创新。为人,要为人师表,以仁爱之心、医者之心,弘扬人文精神,培养高尚道德情操,树立良好师德。为师,要教书育人,以自身的道德行为和魅力,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寻找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价值追求,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