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心目中的好老师”提名获得者

来源:宣传部发稿时间:2018-06-11浏览次数:1871

  

中药研究所 王长虹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学校“学术荣誉体系”讲席教授。从教二十余年来,他始终铭记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在各方面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自身开展出色科研工作的同时,倾力于科研育人,以严谨的作风、认真的态度和自律的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用心呵护和关怀每一名学生,注重观察发现学生的兴趣和特点,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是深受学生敬爱的领路人、喜欢的大朋友,多次获得优秀导师称号。

他指导过的50余名学生中,4人获评省市级优秀毕业生、由他协助指导的3名博士研究生获得全国优博提名奖,5人获评校级优秀毕业生、14人获校优秀毕业学位论文荣誉。他还指导本科生获得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

  

康复医学院 方磊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悉尼大学访问学者,传统康复教研室副主任。他以培养“国际标准、中国风格、中医特色”康复人才为目标,在中西医结合康复领域努力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体育总局、上海市教委课题等12项,发表论文32篇,主编专著2部,参编十三五规划教材2部,授权专利8项;曾共同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学校十大杰出青年和十大杏林菁英称号等荣誉。他还担任全员育人服务学生成长导师团导师工作,关心学生成长和品德培养,定期辅导“润泽班”学生,结合自身学习成长经历指导学生如何有效学习、规划人生目标,曾指导学生荣获上海市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二等奖。

  

普陀医院 石晓兰

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医学人文教研室副主任、教育科科长、纪检监察室主任、科教学生党支部书记。她爱岗敬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医、教、研等方面均有建树。作为医院医学人文教研室副主任,她致力于医学人文教学、科研工作,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逐步建立起一套以多学科交叉理论培训为基础、多种形式临床实践为主要内容的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培训体系,曾获校级课堂竞赛三等奖、优秀教案奖、教学成果奖、优秀教材奖、“三育人”先进个人及优秀研究生导师等多项荣誉。作为医院教育科科长、科教学生党支部书记和“杏林导师团”成员,她用心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组织开展各项学生活动并收到良好效果。

  

科技人文研究院 刘庆宇

副教授,医古文教研室副主任(主持工作)。从教三十多年来,他积极承担“医古文”、“古代汉语”、“中医古籍训诂”、“中国传统文化”等课程的教学任务,每学年平均授课400余学时。他在教学中勇于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实践,时刻把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素质、有能力”的中医药人才作为目标,贯彻思政与专业相结合、素质与文化相结合、做人与做事相结合的理念,多次被评为优秀授课教师、优秀教师、“三育人”标兵等称号。在繁重的教学工作之余,他还踊跃参加导师团活动,借助各种机会,密切联系学生,关心他们的思想、生活和学业,解决他们遇到的各类问题和困难,成为学生尊敬、信赖的朋友。

  

公共健康学院 许琪

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学士,美国波士顿大学教育学硕士,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营养学与毒理学双博士。回国以来,她感受着国家发展的脉搏,牢记使命、扛起责任,在教育这片热土上甘于奉献。她以“立德树人”之己任,坚信“爱是最好的教育”,用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把最新的科技前沿融入课程教学中,开拓学生视野。科研中,她坚持“开拓创新”之格局和踏实严谨的学术作风,指导学生完成大学生科学创新项目以及本科生毕业论文。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 论文6篇,国家核心期刊教学论文3篇;主持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校级教学课题3项;曾获学校教学竞赛二等奖、双语竞赛一等奖,并在国际会议上多次获奖。

  

气功研究所 孙磊

养生文化中心主任,从事中医气功、中医导引的教学工作。他始终坚守让中医导引服务于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的理想和信念,十几年来不断地开展中医导引的科普工作:开设微信公众号、网络微课、微信科普群,组织公益公开课,指导大学学生社团气功养生协会,参与社会公益科普活动、学雷锋活动、上海市政协组织的八段锦带教及上海市医务职工气功养生基地的培训班工作等。为了推进中医导引在国际上的推广,他在国内外多种场合向国际人士宣传及教学。在教学实践中,他深刻体会到老师的德行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他和学生如朋友般地相处,经常与他们探讨交流,尊重学生的个性,并坚信点滴的积累将使他和学生共同受益。

  

第七人民医院 邸英莲

主管护师,护理部副主任,成功入围并顺利完成浦东新区优秀青年医学人才、上海市优秀护理人才及全国中医护理骨干培养计划。她从事护理教学工作10年,曾担任病区带教老师、护理部总带教。目前承担学校多门课程的理论及技能授课任务,因授课效果突出广受学生好评,先后三次受邀参加护理学院“基础护理学”在线课程的拍摄任务。她连续七年获评医院优秀带教老师,曾先后获我校教师授课竞赛一等奖、第二军医大学A级教员、承德医学院先进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目前,她作为第一负责人/作者承担上海市卫生计生委及上海市教委课题各1项,我校校级课题1项、浦东新区科委及卫生计生委课题各1项;已在各类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成功申报国家级专利9项。

  

上海市中医医院 张毅

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他的专业方向主要是内分泌代谢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致力于发扬中医传统优势技术防病治病。作为科室教学干事,他参与 “诊断学”“中医内科学”留学生“临床技能实训”“中医思维实训”教学及临床带教,在教学过程中勤于思考,近三年来立项教学课题4项,结题3项,成果于核心期刊发表。他曾入选学校第二批骨干教师教学激励计划。2016年度获得学校“金牌教师”称号。此外,他还曾入选上海市海派中医流派传承人才培养项目,获得我校十佳杰出医务菁英提名、上海市静安区十佳科普传播使者、上海市卫生计生委 医苑新星、上海市青年医师科普大赛三等奖等荣誉。

中医老年医学研究所 陈川

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老年病分会副主委、世中联老年医学专委会副会长。他长期从事中医老年医学科研、临床与教学工作,近年积极开展中医防治老年衰弱症、阿尔茨海默病等老年病研究,带领团队深入社区构建老年病临床研究基地,培养一批中医老年医学青年优秀人才,推动中医老年医学学科建设,努力为促进健康老龄化作贡献。他主持参与国家及省部级课题10多项,近五年发表论文36篇(其中SCI收录17篇),主编专著2部,获省部级成果奖1项,两次获评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指导硕士研究生11人,其中获国家奖学金1人、市级优秀毕业生1人,研究生发表论文18篇(其中SCI收录8篇)。

  

护理学院 周洁

副教授,基础护理教研室副主任。她承担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她默默耕耘“教书育人”这方寸土。在二十余年的教学生涯中,她在“教书”中“育人”,于细微处不断挖掘专业课程中的育人元素,注重护理专业情感和课程学习融合,以专业情感引导激发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多年来她不断学习、努力钻研以提升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作为第一负责人曾获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校级精品课程、校级优秀教学团队等荣誉。不忘教书育人之初心,坚守立德树人之使命,她用全部精力和满腔真情书写教育“奋进之笔”,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梦想。

  

  

中药学院 郭夫江

教授,中药化学教研室教师,从事相关教学与科研工作。教学上,他承担或参与研究生、本专科学生多门理论与实验课程教学,平均年工作量350多课时;坚持双语教学、科研反哺教学,使课程内容更加丰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深受学生好评;主持完成校级课程建设项目2项,发表教学论文2篇,并参与多部国家规划教材的编写。科研上,近5年他作为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0余篇,指导5名研究生顺利毕业,其中1人获得国家奖学金,1人获校优秀毕业生。他于2012年入选我校杏林学者计划;2015年获评校优秀研究生导师、院优秀教工党员;2016年获校“金牌教师”称号。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曹烨民

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他是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脉管科主任、上海市中西医结合脉管病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国家重点专科脉管病专科负责人、全国重点专科外科协作组组长、糖尿病足协作分组组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中医院校中医外科教材编撰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十几年来,他坚守“以人为本,病人利益高于一切”的服务宗旨,践行“做一个有益于生命的人”诺言,带领全科医护人员学习和继承脉管病学科创始人——奚九一教授做人和行医的精髓,积极传承奚老的学术理论和经验,使脉管科成为“社会说好、病人说好、同行说好”的“三好”科室。

  

交叉科学研究院 葛广波

研究员,交叉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学校青年教师联谊会学术部部长。20173月作为高端引进人才来我校工作。在校工作期间,他积极投身于中医药领域的基础研究,通过多学科的交叉融合解决中医药领域面临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近年来,他先后承担省部级以上重大科研项目10项,发表SCI论文140余篇;受邀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作学术报告10余次。他还先后组织面向全校师生的高水平学术活动近20场,如组织承办首届“中医药系统生物学”研究生学术论坛以及中医药交叉前沿系列论坛等。他在指导研究生科研工作时注重思想品德教育,且以身示教,为研究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光华医院 戴号

副主任医师,手足创伤外科主任,中西医结合骨伤教研室主任。他一直坚持规范化、常态化、通识化的高质量临床带教工作,利用碎片化时间对学生进行知识点植入;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中不忘积累教学素材,提高教学效能。他已积累各类小讲课、教学查房、病例讨论课件200余个;组织各级、各类技能培训120余次,累计300余人次参与培训。他还积极投入临床教学研究及课程改革,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努力提高自身教学能力与水平,已成功申报学校教学课题1项,参与课程建设项目2项;组建教学团队1支,组织教研室成员累计申报各类教学课题5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