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为人为师为学“先进典型 | 赵志礼——行于高山,心系课堂

来源:宣传部发稿时间:2022-11-28浏览次数:2501

 

  


赵志礼,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生药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指导专家组专家,西藏藏医药大学特聘教授。以本为本,数十载坚守三尺讲台。做为课程负责人,《药用植物学》被评为上海高校市级精品课程;《药用植物学见习》被认定为上海高校一流本科课程。主编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十三五”规划教材《药用植物学》(精编版第二版),编著本科实习教材《药用植物采集与图鉴》。2007年起,每年坚持带领团队去青藏高原开展藏药科学考察,“科研反哺教学”。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荣誉称号:上海市“为人·为师·为学”先进宣传典型,“上海市育才奖”,上海市教卫党委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及上海中医药大学党委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师德标兵”等。

一、以本为本,数十载坚守三尺讲台,初心不改

作为教授,博士生导师,尽管科研等工作任务重,但他以本为本,始终坚守一线教学工作。面向本科生系统开设《药用植物学》理论课、《药用植物学野外见习》课(均为必修课),30多年如一日,初心不改。独立承担理论课程全部讲授,从来没有缺过一次课。时至今日,在2020-2021学年的本科《药用植物学》课上,仍能听到他富有激情的讲授。学生们总是从“绪论”起,随他走进《药用植物学》神奇的大门,领略百草之美,感悟使命担当;一路走来,到课程结束。学生们是如何评价他的课?2015级本科中药专业李姚婷同学和2016级本科中药专业沈晔同学2016年10月20日在中药学院“筑梦本草”上撰文写道:“在《药用植物学》的课堂上,你将有幸进入微观的植物世界,看清植物的每一个细胞、每一块组织。你将有幸一睹它们的生长繁衍,春华秋实,世代交替。你将有幸回望植物伟大的进化史,从藻类、菌类、地衣、苔藓、蕨类、裸子植物,一直到最高级的被子植物。你的思绪会展开飞翔的翅膀,去看看浙江天目山的柳杉林,青藏高原盛开的格桑花,怒放于沙漠中的肉苁蓉、英国皇家植物园里的百年银杏树......;而最令同学们难忘的,却是面前这个慷慨激昂、严谨严格的老师。只要一提起他,同学们最先想起的称呼不是‘赵老师’,而是一声亲切的‘赵爷爷’”。“要在52个学时里将学生带进门,对老师及学生都是挑战。科研积累及课前认真的备课,他的课一直都是思路严谨,一气呵成,令学生们赞叹不已,大呼过瘾。”


教学中,赵老师常说的一句话是:“教师走进教室,要有备而来;学生也要有备而来”。他的教案、讲稿每年都会修改,完善。每次有课的前一个下午及晚上,总会放下其他工作,潜心备课,多年已成习惯。2018年12月28日上午,2018级本科中药专业《药用植物学》理论课正在6501教室进行。突然停电,没了光亮,没了ppt;但赵老师的讲授没有受任何影响。100多位同学纷纷打开手机照明,继续学习。课后,有青年教师将现场抓拍图片发到群里,并配发文字:“为赵老师的敬业,同学们的专注点赞!”同学写道:是老师的淡定与专注带领了我们。

二、立德树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多年来,赵老师将思政育人理念与专业知识传授有机融合,将自己对岗位的热爱,对科学真知的不懈追求,在教学中传递给学生。通过思想引领、价值引领、学术引领,把“立德树人”落到实处,谆谆教诲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自2007年起,连续15年带领团队利用暑假赴青藏高原进行藏药科学考察。不畏高寒缺氧,采集、鉴定药用植物标本;感受藏医药文化,获取第一手科研、教学资料,并将科研积累不断应用于教学中。老师对祖国民族医药学的热爱,不畏困难多年深入藏区积累科学资料的顽强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给学生以启示。

教学中,引导学生感悟植物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保护有限的自然资源,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从你我做起。

2009级本科生李佳蔚谈到:“我在本科期间选修了赵老师的药用植物学课程,其中藏药植物学方面的内容使我感受颇多。从赵老师教授的内容中,我感受到了植物,特别是藏药植物的神奇,从而使我立志像赵老师一样从事植物学方面的学习和研究。之后,我报考了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并顺利成为中国科学院大学的一名硕士研究生”。2012级博士生倪梁红:“2010年10月我和另一位青年教师跟随赵老师从拉萨出发,沿着川藏线采集。途中刚到海拔4500米的那曲县城,老师就发起高烧,这是上高原最为忌讳的事情。老师吃点抗菌药,坚持继续前行。当翻越冰雪覆盖的雀儿山时,山路崎岖,厚冰封路,遇到急弯,乘客只能全部下车步行,司机小心驾驶客车转弯。一路艰辛,最终克服种种困难,完成考察及藏药基原植物果期标本的采集等预期工作,到达成都。这次采集过程以及老师对事业的执着、热爱和付出,在我心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三、为人为师为学,做一名受学生尊敬与喜爱的老师

赵老师主编了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十三五”规划教材、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药用植物学》(第二版,2020)。编著双语野外见习教材《药用植物采集与图鉴》(2015),该教材荣获第29届华东地区科技出版社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及上海中医药大学优秀教材奖。做为课程负责人,申报的《药用植物学》被评为上海高校市级精品课程(2011),《药用植物学见习》被认定为上海高校一流本科课程(2020)。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藏药解吉的品种整理及其DNA条形码识别系统的构建》。在《植物分类学报》发表姜科1新物种——卵唇山姜Alpinia ovata Z. L. Zhao et L. S. Xu,1新变种,1新组合。整理出的藏药品种有:解吉及巴莴色保等。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Current Genetics》、《Planta Medica》及《药学学报》等发表研究论文多篇。

辛勤的工作与带教,得到学生的尊敬、爱戴和社会的肯定。《解放日报》2019年8月13日第6版以《上海教授第18次入藏采药细分藏药族谱》为题,进行专题报道。赵老师还两次被学生评为上海中医药大学“明星教师”。一天,他收到一份来自本科学生的厚礼——一个五角星状的玻璃瓶,里面盛满了一百多名同学写在彩色卡片上的问候与祝福(没有署名):

 “志礼老师:感谢您带给我们一个学期精彩的药植课,还有在天目山我们学到了很多。”

 “赵老师,您的教导让我获益良多,老师,您辛苦了!祝您天天开心!”。

 “《药植》这门课程让我在多方面都有所感悟,真是十分感谢!!”

 “在大学里能够得到老师的教导,真的是件很幸运的事。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让我们很佩服。其实每节课上老师谈到关于当今社会的问题,人与自然等方面的观点都体现出言传身教。希望以后我可以像老师一样静下心来做学问”。

 “您教我的课虽已结束,但其思想上的教授一直存于我心!”

 (本文转载于《师道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