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相伴 砥砺前行 搭建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成长成才的平台

来源:系统管理员发稿时间:2019-01-11浏览次数:1094

康复医学院“伴行”导师团由11位导师组成,团长褚立希教授领衔指导,辅导员薛靖负责团队具体工作的组织和实施,服务学院在籍学生138人,其中毕业班学生104人。导师有康复医学院相关专业的骨干教师、学校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及临床实习带教单位的教学管理专家,团名取“真情相伴,砥砺前行”之意。
针对学院新疆少数民族学生较多且这些学生学习困难等问题日益凸显的现状,康复医学院通过“导师团”在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学业方面展开了一系列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康复医学院“导师团”工作围绕学院“国际标准、中国风格、中医特色”的人才培养定位,对新疆少数民族学生专业教育一视同仁,高标准、严要求;在学生培养过程中注重“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通过对学生的日常关爱和引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加强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对中华民族观念的认同教育;充分发挥导师团“名师”“名家”和“名医”的积极引领作用,学院领导和导师团成员赴新疆当地推荐学生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就业难题,2016年学院7名新疆少数民族毕业生全部就业,其中1人在上海的三级甲等医院就业,5人在新疆乌鲁木齐的三级甲等医院就业,1人考上当地公务员。
“两会”制度常态化
“伴行”导师团经常举行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座谈会和学习经验交流会,以此为抓手解决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困难。
在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座谈会中,导师们认真收集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对问题的研讨分析,导师们突出重点,完善相关机制,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导师们通过座谈会关注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进度,并帮助他们提高心理调适能力。导师团还通过学院学工会议、院务会议把问题的解决方案落到实处,逐个清理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障碍。在帮助学生解答学习困惑的同时,导师们不忘加强思想教育引领,做到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
导师团还将举办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经验交流会常态化,组织高年级的优秀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向低年级的学生们分享学习的经验。通过高年级学生的倾囊相授和指点迷津,低年级学生们的学习劲头更足了,并对自己的学业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学业导师和朋辈辅导并行
为让帮扶更有实效性,并兼顾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导师团中的学院青年教师担任了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业导师。学业导师经常性地对这些学生的专业课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发现问题及时展开干预,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们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随时都能得到科学的指导。学业导师还帮助学生制定学业发展计划,明确个人目标,提高学习主动性。
许多新疆少数民族学生进行英语学习时会受到汉语和本民族语言的双重影响,使他们学习英语的困难较大,学习效果也不佳。语言学习的受挫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得英语学习变成一个沉重的负担。为解决这一问题,导师团通过组建朋辈辅导英语兴趣小组,组织同班级、同寝室中英语较好且学有余力的学生对新疆少数民族学生进行学习指导,并适时建立新疆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角。小组组员间相互交流英语学习心得,分享英语学习的经验和技巧,不仅可以弥补教师课堂教学的局限性,还可以使英语学习更为轻松自在,也有利于文化的交流和民族的团结。
知行合一,构建网络交流平台
参与社会实践是当代大学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的一种重要方式,同时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导师团通过组织引导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使学生们在实践中清楚地意识到自身知识和能力结构的不足之处,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导师们还鼓励学生们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为更加方便地联系新疆少数民族学生,一个及时高效的网络交流沟通平台不可或缺。导师团借助微信客户端建立“康复医学院新疆民族生V平台”群,为导师团导师、辅导员、专业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创造便利的条件。通过这个平台,导师们及时发布学习资讯、学业指导方案、就业服务信息等,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和进行职业规划指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