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赞70年•岐黄逐梦人 | 寻访师道初心⑤王大增:中西融通,切病治病为人民

来源:宣传部发稿时间:2019-09-24浏览次数:539

编者按:

70年,追忆似水年华;70年,我们风雨兼程!为庆祝新中国70华诞,值此第35个教师节之际,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让亲历者、见证者们娓娓道来,以他们独特而光荣的成长轨迹和扣人心弦的人生故事带领更多杏林人。回首初心,重温使命,在岐黄逐梦之路上凝心聚力,再创新功!让我们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致敬!在新时代绘就更加美好灿烂的未来砥砺奋进!

8月5日,针灸推拿学院教师虎力公共健康学院教师董英及针灸推拿学院2018级中医学5+3一体化专业学生陆宇彦、张天仪对王大增进行了访谈。王大增从医从教70年,做了大量开创性的工作。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他向后辈们分享了其从医从教以来与共和国一起走过的历程。

王大增,龙华医院妇科顾问、教授、主任医师,首批上海市名中医1949毕业于国立上海医学院医疗系,迄今已从医从教70年。他于1956年参加上海市第一届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研究班,获中央卫生部奖状和银质奖章1960年迄今在龙华医院工作,创立龙华医院妇科。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疾病有深入研究,其中天花粉中期妊娠引产研究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访谈纪实

问:1949年,共和国成立之时,您刚从国立上海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当时您在做什么工作?

王大增:我是19496月毕业,7月开始在中国红十字会第一医院华山医院妇科做医生,1952年院系调整时,到上海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今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工作,1960年在龙华医院工作,到现在刚好做了70年医生了。

问:您参加了上海市第一届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研究班,“西学中”的这段经历,对您今后的从医生涯有什么重要影响?

王大增:我对中医本身就挺感兴趣,从小生病要看中医。学了中医以后,我的思路就更开阔了,既能辨病论治,又能辨证论治,办法就多了,西医不能解决的一些问题通过中医也能解决了。西医辨病,中医辨证。通过辨证、辨病,各种本来不能解决的问题都能解决了。当时,西医妇科思路简单,主要依靠“三素”,就是抗生素、维生素、激素,还有开刀。假如病人有什么症状,就做检查,指标没问题就认为没有毛病。但实际上,只要病人来看病,身体总有些不舒服。这个时候,根据中医的辨证、四诊八纲,总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王大增参加第一届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研究班学员证、纪念章及纪念册

问:19607,龙华医院建院,同年11月,您创建了龙华医院妇科,您能不能我们分享一下这个过程?

王大增:龙华医院建院后有一段时间发展纯中医,让老中医来看急诊等从病人的需求来考虑,为了更有效地解决病人的实际需求在创立科室的时候实行中西医结合。

问:您用天花粉进行中期妊娠引产,当时是如何想到用这一味中药的?

王大增:《黄帝内经》里提到,可以用天花粉引产。对于中期妊娠引产,西医的方式是剖腹产。对于年轻的小姑娘来说,肚子上剖一刀不好,如果用天花粉,打一针就解决问题,便是更佳之选。但要知道这并不是一开始就成功的,最初我们用干的天花粉没有效果,后来通过研究搞清楚天花粉的有效成分是蛋白质,便将天花粉做成针剂,最终帮助了不少人。关于天花粉中期妊娠引产,我们研究了20年,后来,又对天花粉进行了大量深入研究,我是天花粉临床研究组组长,我们主要负责临床方面,与生化药厂和研究单位合作生产软激素,再后来这一技术在全国得到推广,也获得了全国科学大会奖。

王大增关于天花粉治疗中期妊娠引产的研究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奖状

问:您长期从事妇科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获得了龙华医院第一个国家级成果奖,您是如何处理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之间的关系的?

王大增以前科室里有医生提出要分开,搞教学的搞教学,搞研究的搞研究,这是挺矛盾的。医、教、研密不可分。没有临床基础,研究就是纸上谈兵;没有临床基础,去讲课也就是夸夸其谈。

王大增为学生授课

问:您在推动中西医事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您认为做好中西医结合工作的关键点是什么?

王大增:要中西医结合,首先要弄懂中医,才能有中西医结合。中医与西医不应当互相排斥,因为中医西医有长处;中医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西医也有短板。所以我坚持中西结合,可以互相补充、取长补短。现在疾病越来越多,而医生的办法却很少,多一个办法总是好的。所以中医西医互补好,切病治病为人民,这是我关于中西医结合最基本的两句话。

王大增与同事于唐山大地震抗震救灾医院留影

结语

王大增老师从与祖国同龄的从医历程谈起,和我们分享了对于中西医结合的感悟。七十载筚路蓝缕,他积极响应时代与国家的号召,对医学事业孜孜不倦不懈追求。在这样的精神激励下,我们后辈青年人坚守初心立身当下志在未来,脚踏实地打好医学基本功。王大增老师深耕科研的钻研精神,坚守“中医西医互补好,切病治病为人民”的情怀与热忱,激励着我们后辈青年人将来步入工作岗位后实事求是以病人的需求为导向,更好地投身到祖国中医药事业的建设中去。

王大增老师寄语

医生首先是医德,不分中西医。青年医生在学习时,应当中西医结合,融合贯通取长补短。最后,祝祖国七十岁生日快乐!

访谈团队:虎力(针灸推拿学院)  董英(公共健康学院)

陆宇彦、张天仪(2018级中医学5+3一体化针灸推拿英语方向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