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赞70年•岐黄逐梦人 | 寻访师道初心㉓王铎:艰苦奋斗,做教学一线的默默耕耘者

来源:宣传部发稿时间:2019-11-20浏览次数:1381

编辑按:

 70年,追忆似水年华;70年,我们风雨兼程!为庆祝新中国70华诞,值此第35个教师节之际,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让亲历者、见证者们娓娓道来,以他们独特而光荣的成长轨迹和扣人心弦的人生故事带领更多杏林人。回首初心,重温使命,在岐黄逐梦之路上凝心聚力,再创新功!让我们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致敬!在新时代绘就更加美好灿烂的未来砥砺奋进!

7月,学校离退休办公室蔡贞贞和梅泰中老师访问了学校基础医学院退休教师王铎。王铎在建校之初就从二军大调来我校任教,组建学校解剖教研组。访谈中,他给我们分享了在从教过程中对于中西医结合的感悟,讲述了创建有中医药特色解剖教研室的点滴过往,向我们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所具有的坚韧不拔的品质,也让我们感受到他对于后辈发自肺腑的关爱,我们定当学习他坚定信念,听党的话,为中医药事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王铎,1926年生,198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副教授。1948年就读于原国防医学院(1950年并入第二军医大学),1956年留校成为助教,同年从第二军医大学援调至上海中医学院,任解剖教研室教师,1988年退休后仍继续从事教学研究工作多年。

问:王老师,您刚到我们学校开展解剖学教学工作时遇到过什么困难?您是怎么克服的?有什么记忆深刻、难以忘却的事情?

王铎:刚到解剖教研组的时候可以说教研组是一无所有,没有教学标本,我们就带领学生想法设法,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到了近100套骨骼标本,虽然工作量很大,但学生和老师们不怕苦不怕累,所有工作都是我们自己来干,然后自己制作标本;没有教材,我们自己编写,到外文书店买来德文、英文解剖学图谱,由我负责把图中拉丁文解剖结构名词翻译成中文名词,翻译了约有100幅图谱,然后请绘图室绘图。当时大家没有休息日,不分白天黑夜地工作,正因为有了大家的辛勤劳动,用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解剖教研组就初见规模。

问:王老师,请问您当时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初衷是什么?您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您的入党过程吗?

王铎:1956年上海办中医学院,我从二军大来到上海中医学院参与教学,同年我申请入党,当时二军大党组织找我谈话,认为我的表现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但还没有达到党员的要求,希望我继续以实际行动向党组织靠拢。我就一直积极努力,到了中医学院以后,一直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党的理论,坚定理想信念,正视自己的人生价值,努力工作,认真完成学院的解剖教学任务。在1987年,我再次向党组织提交入党申请。一直以来,我以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奋斗目标,虽然入党的时间比较晚,但是我对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句话深有体会,共产主义的信念一直激励着我成长。我爱中国共产党,我爱祖国。

重温誓词(王老当年的入党申请书)

问:王老师,您作为一名西医出身的老师,来到我们学校给中医学生教授解剖学,请问您在教学中是如何将中西医学知识结合的,能否给我们举些例子?

王铎:我们解剖教研室先结合针灸学,由针灸教研组陆瘦燕、李鼎老师抽出时间在尸体标本上定穴位、扎针、画经络,然后由我们3位解剖学教师来解剖穴位的结构。这不是简单的工作,365个穴位结构的解剖和观察研究统计,工作量很大,一具尸体标本二人配合解剖研究,非得有一个多月脱产才行,何况我们是利用教学空余时间来做。一共解剖了8具尸体,进行穴位观察,最后写成论文,刊登在中医学院第一期院刊的首篇,供以后科研工作做参考,得到了同仁的好评。

在局部解剖学教学中,让同学们先在尸体标本上用针确定好主要穴位的位置,再进行解剖,这样既能学到人体结构的知识,也认识了穴位结构。通过对多具尸体标本穴位的解剖,就写成了穴位解剖学教材,提出了主要穴位扎针的合适方向和深度。

昔日同仁(左起王铎、刘芳稿、张兆丰)

学生对穴位解剖很有兴趣,干劲十足,例如苏祥扶等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制成了石膏人体穴位解剖结构模型,曾在全校成果展览会上展出。

问:您能和我们谈谈您退休以后的生活吗?

王铎:退休后,我被学校返聘,继续从事教学工作一直到69岁。日子一年比一年好,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我身体还相对硬朗。现在国家越来越强大,党和国家都十分关心老同志,经常有同志看望慰问我,我也告诉自己要知足常乐。

王老书法

问:您对已经入党或即将入党的、从事中医药事业的青年人有什么期望与建议?

王铎:我觉得我们一定要把中西医结合事业办好,弘扬优秀中医药文化。办好中医药大学任重道远,中医宝库中蕴含的精华还有待进一步挖掘。青年人要坚定信念,听党的话,能吃苦。

访谈:蔡贞贞(离退休工作处处长)

梅泰中(离退休工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