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积“博”发二十载,医路“黔”行向未来——我校博士生服务团、青年教师联谊会师生赴贵州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来源:宣传部发稿时间:2024-08-20浏览次数:180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充分发挥高校在乡村振兴中的学科、科技、智力和人才优势,814日至18日,我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孟煜率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博士生服务团和青年教师联谊会师生赴贵州省黔西南州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我校博士生服务团(以下简称“博士团”)于2004年成立,20年来始终坚持秉承“大医精诚,践行理想”的宗旨,累计组织400余名博士生志愿者,远赴新疆、青海、甘肃、宁夏、贵州、云南、江西等1320市开展卫生健康志愿服务。本次实践,博士团与青年教师联谊会积极发挥中医药院校博士生和青年教师专业优势和特长,为实践地提供健康义诊、科普宣传、技能培训、教学查房等服务,并针对当地医疗水平、中医药发展、康养产业等开展调研,用实际行动诠释中医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815日,我校与贵州省中医药管理局、贵州中医药大学和黔西南州人民政府围绕推动中医药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医教协同发展等方面开展交流座谈。贵州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邬卫东,贵州省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宋文勇,我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孟煜,黔西南州人民政府副州长霍盛红以及双方代表出席会议。

贵州民族医药文化源远流长,中药材资源丰富,发展中医药事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邬卫东及贵州省相关领导在讲话中表示,希望通过项目合作,发挥学校平台和先进技术水平优势,将贵州的民族医药优势转化为医学成果,培养更多人才,为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孟煜表示,上海中医药大学将结合学科特色和专业优势,力所能及地支持贵州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让双方互助合作取得新成效,为国家中医药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善用社会大课堂,讲好“行走的思政课”

我校始终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和资源,让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充分结合,让红色遗址变成“生动课堂”,让革命文物资料、城市发展成果变成“鲜活课本”,引领广大青年学生深入基层、服务基层、扎根基层,在行走中锤炼本领、施展才华。本次实践团一行来到“威舍长征纪念馆”“红墙”“贺子珍受伤处”“红军电台指挥部旧址”等旧址进行实践学习。通过回顾红军长征经过黔西南艰难而光荣的历史,加深对红军长征历史的认识,涵养初心使命,厚植爱国情怀,领悟党在长期领导中国革命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所创造和积累的丰富历史经验,学习“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新时代贵州精神。

 


 “博导+博士生”组团去下乡,学以致用送健康

为发挥中医药院校在乡村振兴中的专业技术和人才优势,加强两地医疗人才培养和中医药领域对口合作,本次社会实践将导师与学生间的带教由“第一课堂”延伸至“第二课堂”,在基层服务和社会实践中加强对医学生进行思想价值引领和润物无声的言传身教。我校及附属医院博士生导师、专家、青年教师和博士团学生一行分别前往兴义市人民医院、黔西南州中医医院、镇卫生院、兴义市街心花园、“纳具·和园”健康管理中心开展义诊、教学示范查房等工作,与当地医院针灸科、肿瘤科、呼吸科、内分泌科等相关科室负责人结对,就学科建设、治疗理念、病例探讨等进行深入交流,义诊服务人数近600人。义诊期间,我校博士团师生还在“纳具·和园”康养小镇会议中心、玻璃广场围绕“艾出健康人生”“健身气功养肺方”两个主题开展中医药医疗科普活动,获得广泛好评。

  

   


奔赴田间地头,解锁乡村振兴“中医药+”的流量密码

作为全国四大道地药材产区之一,贵州省中药材资源丰富,民族医药历史悠久。实践团一行对兴义市道地药材开展实地调研,参观了“黔十味”之一灵芝的种植基地——华弘灵芝谷和苗药特色企业——贵州苗药苗阿祖康养园区,以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形式对道地药材种植情况、生产工艺、产品研发、政策扶持等方面进行了解,并深入乡村考察老百姓对道地药材的了解以及苗医对道地药材的使用情况。后期,实践团师生将围绕贵州道地药材蜘蛛香进行研究,挖掘其抗肿瘤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就药物筛选和靶标垂钓技术,对苗药的药物和产品研发展开帮扶。


一“健”直达,探索康养结合新模式

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医药产业在康养产业的发展,实践团一行调研考察了兴义市基于“康养胜地,人文兴义”城市定位所打造的康养产业——“纳具•和园”康养小镇,以问卷形式对小镇消费群体、康养需求以及小镇发展现状进行调研,以访谈形式对小镇人文历史、地理环境、建设规模、组织架构等进行深入了解,就当前小镇发展模式、发展难点、人才结构、康养设施、中医康养项目开展情况、中医特色技术等内容进行交流与探讨,为当地打造高品质的中医药康养产品和服务提供指导。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我校师生更深刻地认识到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守护人民群众健康方面有独特的价值和优势,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的中医青年,更要坚持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做中医药文化的学习者、传播者、践行者,在勤求古训中把握中医药发展脉搏,在传承创新中引领新时代新风尚,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为新时代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团委、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