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文江院士走进第51期“岐黄论道”,分享导师之道,共话科研育人

来源:宣传部发稿时间:2025-03-22浏览次数:16


为引领青年师生成长,充分发挥名师名家在学术传承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321日下午,第51期“岐黄论道·杏林有约”主题活动暨“院士专家进校园”系列活动在科技创新楼一楼报告厅举行。本期活动以“大师之道·博学笃行——从科研到育人的经验分享”为主题,邀请到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氢科学中心主任丁文江作主题交流。活动由党委教师工作部、研究生院、科技处联合主办本校研究生导师、科研人员、青年教师、研究生代表以及来自全市近20所中小学校的教师代表近百人出席。校党委副书记沈辉为丁文江院士颁发“阳光导师”聘书,学生代表献上鲜花。

丁文江在主题分享环节,以自身丰富的科研经历为蓝本,深入阐释了“寓精于料,料要成材,材要成器,器要好用”的研究理念。他回顾了1975年进入上海交通大学铸造专业学习,一路成长为国际知名镁氢材料专家的人生历程。在这期间,他创制出性能卓越的镁稀土合金,推动了镁氢材料在航空航天、能源、医疗、农业等多个领域的广泛应用。此外,丁文江还分享了氢医学在抗炎、组织修复、肿瘤抑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氢与中医药结合的创新应用,充分展现了科研创新的无限潜力。

在育人方面,丁文江院士累计培养了300余名优秀研究生奔赴国家建设主战场,曾荣获“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上海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在经验分享中,他强调,作为导师,育人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品德的塑造与价值观的引领。他鼓励青年师生不断提升自己的境界、心胸与能力,在科研探索中学会观察、等待与坚守,保持耐心和激情,同时要注重人文历史学习,强化形象表达。

在现场提问交流环节,师生们分别就“怎样规划科研发展路径以增强竞争力”“如何在科研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等问题进行请教。丁文江耐心倾听、认真解答,从自身经验出发,给出了兼具前瞻性与实用性的建议。他鼓励研究生导师平衡好科研与教学,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案例,提升教学质量;建议新晋回国科研人员找准研究方向,积极搭建团队,逐步积累成果;针对研究生科研方向选择的困惑,他引导学生结合兴趣与国家需求,深入调研后确定方向。

本次“岐黄论道·杏林有约”主题活动为我校师生提供了一个与顶尖学者面对面交流的宝贵机会。与会师生纷纷表示,通过此次学习,不仅拓宽了学术视野,更为今后的科研和育人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未来,学校将进一步深化校际交流合作,邀请更多知名专家学者来校分享经验,为推动我校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力量。[宣传部(党委教师工作部)、研究生院、科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