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代表在我校2025年教师国情教育研修班开班仪式上的交流发言

来源:宣传部发稿时间:2025-07-04浏览次数:10


2024年上海市高校教师国情教育研修班(福建三明班)收获分享

康复医学院 霍贝贝

非常荣幸能够成为首届新时代上海高校教师国情教育研修班成员,福建三明班由上海音乐学院承办,整个研修课程充分融入“音乐元素”,精彩纷呈,带领学员“看山看水看国情,见人见事长知识”。通过本次研修班,收获匪浅,无论是眼界见识,还是教育教学,是非常难忘的学习之旅。

一、研修生活

(一)研修整体路径

虽然是三明班,但是不仅在三明市,整个研修包括三明永安(霞鹤村、永安林改陈列馆、小陶—北上抗日先遣队旧址)、泉州(惠女林场、“致敬大师、乐见文明”专题音乐会、小山丛书院)和厦门(深田社区、陈嘉庚纪念馆)三地,不只是课堂教学,更多的是用脚步丈量福建大地。

举例1:霞鹤村:原名“虾蛤村”,1996年,习总书记调研该村时强调:霞鹤本身就是一个天然公园,很好的引导一下,指导一下,完全可以成为一个高标准的示范点,可以作为三明和永安的示范窗口。所以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该村始终以习总书记的话语为指导,遵循乡村振兴方针,在全村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真正成为了“山村明珠”,当上了“状元”,现达年游客8万/人次。

举例2:小陶:调研期间,恰逢北上抗日先遣队在闽作战90周年,在同样的地点、同样的时间,北上抗日先遣队在小陶出发。7月份的小陶,烈日高照,在没有任何降温措施的情况下,我们的英雄们出发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重温了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行动路线图。通过展馆的一件件陈列品中,使我们看到了红军将士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奉献与牺牲的不朽丰碑,其英勇悲壮的战斗历程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将永载史册。

举例3:在小山丛书院,讲述了小山丛书院的历史及泉州南音的主奏乐器:拍板、洞箫、二弦、三弦和琵琶,大家可以现场触摸和尝试演奏这些乐器。在授课过程中,有幸听到了老师傅和新生代现场即兴演奏的古老的“南音”。让我们对南音有了初步的认识,原来春晚舞台上也出现过南音元素,只是因为不够了解,而没有过于关注。

(二)研修出行安全

整体安排比较紧凑,上午、下午和晚上都有相应活动,出行安全是强调最多的事项,因为是集体学习,且大部分是住在当地的党校,如无特殊情况,基本不单独外出,保障自身安全,也保护了集体意识。且每日学习地点都在变,所以严格按照通知时间集合,防止掉队。

二、    经验收获

(一)  对教学中课程思政的理解加深、变宽

1.思政教育不仅是“红色的”,也可以是“彩色的”

设计思政内容时,通常会“固化”到常规设计:大医精诚、人文关怀等,通过此次研修,学习到思政元素的设计范围不应该仅仅是单一的红色,也可以是彩色。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不要拘泥于常规,挖掘更多可能性,可以结合新时代的特色,与时俱进。

2.思政教育不仅是“设计的”,也可以是“即兴的”

这里所说的“即兴”当然不是完全随机,是将思政元素融入时“润物细无声”,在不知不觉中被感染,所以,不仅要打开常规的医学思政范围界限,更要探索思政元素的展现途径。

3.思政教育不仅在“课堂上”,也可以在“课堂外”

思政教育往往会放在课堂上,通过研修班的学习,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思政教育也可以放在课堂外,可以是和学生聊天过程中,讲述我们在研修班里的所见所得、所感所受,比如:惠女精神、苏区精神、非遗传承、文化自信、爱国教育等等,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学生的接受程度会更高。

(二)对祖国国情了解更加广泛深刻

通过此次调研,我们可以发现在福建大地上,爱国是没有时间和地域限制的,无论是北上抗日时期的先遣队,还是身在海外的陈嘉庚先生,还是霞鹤村的改头换面,林改措施的实施,惠女林场的构建,深田社区的近邻精神,无一不是人民的劳动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在福建人民的方方面面,让我们看到一代又一代敬业精神,不断传承和发展,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光彩,共同建设我们伟大的中国,为实现中国梦,每个人都在努力着。

 

 2024年“大思政课”建设暑期研修班学习体会交流

            马克思主义学院 徐海峰

为积极践行“大思政课”建设要求,着力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理论素养,去年7月,我们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校团委,共同组织了为期五天的师生暑期红色实践研修活动。为贯彻落实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这次活动还邀请了张江学区的教师代表共同参与,一共30多人。我们前往河南新乡、安阳两地,以深入学习红旗渠精神为核心开展研修学习。新时代的鲜活案例,是最具说服力的教科书。下面我将以“新时代伟大变革与文化传承”为主题,分两个部分进行汇报。

第一,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党的二十大会议结束后的第6天,习近平总书记就来到河南安阳考察调研。他指出:“红旗渠就是纪念碑,记载了林县人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红旗渠的故事永远催人奋进。”建党100周年时,我校本科生将这个故事搬上思政展演舞台,非常打动人心。在林州,我们参观了红旗渠纪念馆。我们为林县人民逢山凿洞、遇沟架桥的实干精神震撼,这种战胜千年旱魔的红旗渠精神永不褪色。

受红旗渠精神感召,1972年,郭亮村人苦战 5 年多,在海拔 1200 米绝壁凿出 1250 米长的郭亮洞。在党的领导下,他们将 “走出大山” 想法变为凿穿悬崖实践。如今郭亮村以旅游带动乡村振兴,成为生动的思政课案例。

我们还访问了太行山深处的谷文昌生平事迹纪念馆。 谷文昌先生,以一心为民、求真务实、大公无私的品质,成为我们学习的楷模,更激励着当地人不断开拓创新,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如今,当地因邮政无人机标准化投递的实现,正悄然经历着一场生活与产业的蝶变

第二,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22年总书记安阳之行,专门拿出半天时间考察殷墟遗址。他指出,“殷墟我向往已久,中国的汉文字非常了不起。”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我们参观了殷墟博物馆、殷墟宫殿遗址。博物馆新馆将文物、文献、甲骨记载与人工智能、多媒体等数字技术相结合,让观众更直观感受商文明的魅力。对我们来讲,这是坚定文化自信很好的思政案例。

中国文字博物馆,专题陈列“一片甲骨惊天下”和基本陈列“中国文字发展史”,全面展示了中国文字的发展演变历程。

在安阳,我们还参观了文化底蕴深厚的马氏庄园。马氏一族在历史上留下了“一门双进士,三代五英杰”的美誉,得益于良好家风、严格的家教。

 这次实践研修内容丰富,紧凑的安排让每一刻都有沉甸甸的收获。从思政课教师的角度,我想谈三点个人体会。

第一,立足实践研修,拓宽育人视野。读懂中国,不仅要有知识视野、国际视野,还要有历史视野,尤其是要有新时代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实践研修,以沉浸式的体验,让我们近距离触摸新时代伟大实践的强劲脉搏,增强 “四个自信”。

第二,促进成果转化,丰富育人资源。注重素材积累,建设和运用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以新时代伟大成就,丰富教学资源,讲好新时代故事。

第三,增强合力建设,提升育人实效。此次研修我们与张江学区的大中小学教师同行,让我也深刻体会到思政教育必须打破学段壁垒,加强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让红色基因在“接力传承”中焕发新生。

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既是精神谱系的解码者,更是文明薪火的传递者。我将以此次研修为新起点,把中原大地的精神丰碑转化为立德树人的生动教材,在新时代“大思政课”建设中继续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2025年上海高校教师国情研修班学员代表发言

针灸推拿学院 虎力

 我是来自针推学院的教工党支部书记虎力,同时也是一名从事中医经典教学与研究的一线教师。今天能够作为学员代表在这里发言,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作为一名中医教育工作者,我对此深有感触。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但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也面临着文化认同、技术竞争等多重挑战。如何让千年智慧焕发新的生机,如何在新时代讲好“中医故事”,是我们这一代中医人的责任。

在教学一线,我带领学生深耕经典,从《黄帝内经》到《针灸甲乙经》,从理论到临床,数十年如一日传承中医精髓。同时,我们也积极探索创新,将现代医学与传统针灸相结合,培养既懂经典、又具国际视野的新时代中医人才。

除了课堂上的传道授业,我们还把中医的仁心仁术带向社会。近年来,我们与上海提篮桥监狱开展党建共建,组织师生走进大墙,为服刑人员提供针灸诊疗和健康咨询,当失足人员因我们的诊疗而重燃生活希望,这样的瞬间,让我们更加坚信,中医药不仅是治病救人的技艺,更是传递温暖与希望的桥梁,也让我深刻理解到“人民城市”理念的微观价值。这一实践也被《新民晚报》等多家媒体报道(附后),成为党建引领下中医药服务社会的生动案例。

此次参加国情研修班,我带着三个问题而来:

1)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增强中医药的国际话语权?

2)如何将中医药发展与健康中国战略深度融合?

3)如何通过党建引领,进一步推动中医药在基层服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我将以空杯心态,向各位专家、同仁学习,把研修成果带回教学和实践一线,努力做中医药文化的传承者、创新者和传播者、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2025年校级国情研修班学员代表发言

 交叉科学研究院 李禄金

非常荣幸能够作为国情研修班的学员代表与大家交流。此次,我将前往河南红旗渠,参加为期一周的学习教育。刚接到通知时,得知有机会到访红旗渠,我内心充满了憧憬与期待。红旗渠,这个名字在我青年时期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时有一部电视剧展现了红旗渠的感人故事。为了摆脱水资源匮乏的困境,河南林县人民凭借一锤、一钎、一双手,艰苦奋斗十年,硬是在太行山崖间开凿出了一条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彻底解决了当地长期缺水的问题。

红旗渠的故事至今已有60多年,但它传承下来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在今天依然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尤其在当前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它对我们从国家、行业到个人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鼓舞意义。

谈到国家,面对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以及复杂的国际环境,我们如何突破卡脖子技术瓶颈,实现中国梦,需要全国人民团结一心、自力更生,勇于创新。这种精神正是我们面对未来的动力源泉。

谈到行业,中医药是我们国家的瑰宝,作为一名中医药工作者,我深感责任重大。在生命科学技术不断突破的今天,我们必须思考如何在中医药领域实现有效的突破,创造出具有社会重大价值的成果。这需要我们每位中医药人勇于面对困难,锐意进取,打破从中草药质量控制到临床疗效验证的重重壁垒,实现中医药产业的复兴。

在个人发展方面,许多年轻科技工作者常常感慨如今竞争压力巨大,的确如此。但这种“内卷”更多体现在可重复的低价值赛道上。我们年轻的科研工作者应当秉持艰苦创业、团结协作、锐意创新的精神,开拓新研究领域,建立新研究方法,追求具有颠覆性的创新研究成果。虽然这条路充满挑战,或许难度不亚于当年开凿红旗渠,但只要我们有勇气、决心和智慧,团结合作,就一定能够在科研领域开辟出一条创新的红旗渠。

此次国情研修班的课程设置非常丰富,能够让我们更加直观和深入地了解和学习红旗渠的精神。我们将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将学到的红旗渠精神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为学校和个人的成长铺就成功之路。

最后,再次感谢学校领导和相关部门的精心组织与安排。我们一定不辱使命,认真完成这次学习任务,为学校的发展贡献力量!